2023年2月23日 星期四

《長阿含30經》此處是「閻浮提」還是「閻浮」?

《長阿含30經》卷18〈閻浮提州品 1〉:「閻浮提有大樹王,名曰閻浮[12]提,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CBETA, T01, no. 1, p. 115, b29-c2)[12]〔提〕-【宋】【元】【明】。

我們很確定[12]這幾個字是「閻浮」,而不是「閻浮提」;也就是說「宋、元、明版藏經」是正確的,而《大正藏》的「閻浮提」是抄錯的。
  樹名「Jambu」,所以稱「閻浮樹」;「閻浮提」是「閻浮 Jambu 提 dīpa (最後一音節 -pa 沒譯出)」,意思是「贍部洲、贍部島」(位於南方)。所以此處應該譯作「閻浮樹」(樹名),而不是譯作「閻浮提」(地名)。
《雜阿含604經》卷23:「此處菩薩坐閻浮提樹下」(CBETA, T02, no. 99, p. 167, a4-5)。
  正確應該作「此處菩薩坐閻浮樹下」
《佛本行集經》卷41〈迦葉三兄弟品 44〉:「去彼閻浮提[2]樹,更有一樹,名阿摩勒」(CBETA, T03, no. 190, p. 847, a24-25)[2]樹=近【宋】【元】【明】。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9〈入法界品 34〉:「善男子!譬如藥王樹,名無壞根,以其力故,長養一切閻浮提樹。菩提心樹亦復如是,以其力故,長養一切學、無學[3]菩薩善根。」(CBETA, T09, no. 278, p. 777, a23-26)[3]菩薩=菩提【宋】【元】【明】。
「長養一切閻浮提樹」,不是「藥王樹能長養一切 Jambu trees 閻浮樹」,而是「藥王樹能長養『閻浮 Jambu 提 dīpa』 的一切樹」。
------------
古代文人稱中國為「赤縣神州」,這是戰國時候陰陽家鄒衍的紀錄,跟佛教的「東勝神洲」沒有瓜葛。
《西遊記》開卷沒多久,就說道:「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這四個洲的名稱(以下我以「巴利」描述,梵文拼音與「巴利拼音」略有不同),是來自古印度的世界觀。古代印度人自稱位處南方「Jambu-dīpa」(dīpa 洲,以下不再重複解釋)。
「Jambu」,《中阿含60經》譯作「閻浮」,《俱舍論》譯作「贍部」。《長阿含30經》與《四阿鋡暮抄解》譯作「閻浮提」,「提」是後面「dīpa」的「dī」,可以不用重複譯出。因為「Jambu」的「Jam」有字尾「合口音 m」,所以用兩個合口音「閻、贍」來譯,有可能「贍」字原本是「瞻」,抄寫訛誤而成為「贍」。(「字尾合口音 m」是「古漢語」的特徵,當代「華語、普通話」已經喪失這個特徵,只有「台語」和「客語」保存此一特徵。各位只要試著用台語讀出「交通發達」和「達摩祖師」,就發現「達摩 dhamma」的「達 dham」合口音。我們也可以推論台語「達摩」是譯自「巴利 dhamma」而不是「梵語 dharma」,因為「dhar」沒有合口音 m)
北方「kuru」又稱「uttara」,是印度神話中的樂土,那邊因位居雪山(喜馬拉雅山)下,不至於酷熱,也無洪水。《長阿含30經》《中阿含60經》譯「鬱單曰」是「uttara」的譯音,選用「入聲字」欝(ut)來代表。《俱舍論》譯「俱盧」是「kuru」的譯音。《四阿鋡暮抄解》譯「欝怛鳩羅婆」是「uttara-kuru」的譯音,這是抄寫訛誤,正確應作「欝怛羅鳩婆」。這些「欝」與「爵」字混淆,以「鬱」字為正寫。
當年印順導師寫《佛法概論》時(編入《妙雲集》第八冊),被人檢舉以「北俱蘆洲」的書寫,而歌頌「共產主義」,遭人調停而寫了一封辯解信。
四十年後,印順導師提到白色恐怖時期的所謂「北俱蘆洲事件」,仍然老淚縱橫,引以為一生最大憾事。他老人家認為當時他應該為法殉難,而樹立典範。不應該屈從時政,屈伏於國民黨政府的淫威,而「委曲求全」。
國民黨從未為此「北俱蘆洲事件」道歉,版主身為印順導師的私淑弟子,終身未曾投國民黨任何候選人一票。版主不是民進黨員,而是完全的仇視國民黨與國民黨員。
我講到哪裡了?
可不是嘛,就是講西方「goyāna」,《長阿含30經》譯「拘耶尼」、《中阿含60經》譯「瞿陀尼」是「goyāna」的譯音,選用「瞿、拘」,古漢語都讀作「kho」,與「go」相近而略有差距。《大正藏,長阿含30經》譯「拘耶尼」,「宋、元、明藏」作「拘那尼」,「那」字是「耶」字的訛寫;《中阿含60經》譯語「瞿陀尼」,應作「瞿耶尼」。《俱舍論》譯「牛貨」是「go牛 - yāna 貨」的意譯;《西遊記》「牛賀」是「牛貨」的改寫。《四阿鋡暮抄解》譯「衢陀尼」,這是抄寫訛誤,正確應作「衢耶尼」。
東方「pubbavediha」,「pubba 東方的-vediha」。阿難在《雜阿含1143經》曾被稱為「鞞提訶牟尼」(CBETA, T02, no. 99, p. 302, b15-16)。據說,「vediha」位居「Magadha 摩竭陀」、「Kāsi 迦尸」、「Kosala 拘薩羅」之旁。《長阿含30經》譯作「弗于逮」恐怕是「意譯」而非「音譯」,這是將「vediha (vedeha)」解釋作「殊勝的人」而譯作「勝身」、「弗于逮 (比不上的人)」。《中阿含60經》譯語「弗婆鞞陀提洲」是「pubba-vediha」的譯音。《俱舍論》譯「勝身」是意譯;《西遊記》「東勝神洲」是「赤縣神洲」與「東勝身洲」的「中西合璧」。《四阿鋡暮抄解》譯「弗婆鞞提」,這是「pubba-vediha (vedeha)」的音譯。
《長阿含30經》卷20〈忉利天品8〉:「閻浮提...。拘耶尼、欝單曰、弗于逮」(CBETA, T01, no. 1, p. 132, b28-c3)。
《中阿含60經》:「有閻浮洲,...瞿陀尼洲,...弗婆鞞陀提洲。...北方有洲名欝單曰。」(CBETA, T01, no. 26, p. 495, a3-7)。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8〈分別世品3〉:「謂四大洲。一南贍部洲。二東勝身洲。三西牛貨洲。四北俱盧洲。」(CBETA, T29, no. 1558, p. 41, a9-11)
《四阿鋡暮抄解》卷2:「閻浮提、弗婆鞞提、衢陀尼、欝怛鳩羅婆」(CBETA, T25, no. 1505, p. 12, a21-22)。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中論》的一處校勘

龍樹《中論》的二諦
-------
雖然,龍樹的《中論》不是我的關注範圍;但是聽到中國北京大學葉少勇教授說,找到《中論》與〈無畏疏〉(又稱龍樹《中論》的〈根本疏〉)的梵文本,還是很興奮、很期待。
這裡介紹葉少勇教授講說的「二諦」,雖然我尚不是完全信服,但是透露的訊息仍然十分吸引我。
《中論》卷4〈觀四諦品 24〉(CBETA, T30, no. 1564, p. 32, c16-p. 33, a3):
「[26]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27]世俗諦,二[28]第一義諦。」(8)
 「[29]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
 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9)
 「[1]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10)
[26]第八偈, Dve satye samupāśritya buddhānāṃ Dharma-deśanā, Lokasaṃvṛt satyam ca satyaṃ ca paramārthataḥ.。[27]世俗諦 Lokasaṃvṛti-satya.。[28]第一義諦 Paramāṛtha-satya.。[29]第九偈, Ye 'na yor navijānanti vibhāgaṃ satyayor dvayoḥ, Te tattvaṃ na vijānanti gambhīraṃ buddhaśāsane.。[1]第十偈, Vyāvahāram anāśritya paramārtho na daśyate, Paramārtham anāgamya. nirvānaṃ nādhigamyate.。
--------
這三首偈頌,葉少勇依梵文本重譯如下(影片 1:00):
「諸佛陀之所說法,乃依二諦而宣說,
 即是世間俗成諦,以及最極勝義諦。」(8)
 「若人不能善了知,此等二諦之分別,
 是則彼等不了知,甚深佛法中真實。」(9)
 「如果不依於言說,不能解說最勝義,
 如果不悟入勝義,不得證得於涅槃。」(10)
-------
葉少勇依《中論》梵文用字及《七十空性論》、《迴諍論》的註解,指出鳩摩羅什「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的翻譯是誤譯,應該是「若不依言說,不得第一義」。此一「俗諦」與「言說」的翻譯差異,也是導致從此衍伸的漢傳佛教走入「歧路、歧義」。
《七十空性論》:
「最勝義者唯即此,佛陀世尊正等覺,
 依於世間之言說,說為種種一切實。」
《迴諍論》:「並非不認同言說,我等而有所宣講」
------
如果此處真如葉少勇所說,鳩摩羅什翻譯出錯,這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譯者,釋也」,翻譯就是解釋、詮釋,翻譯有錯是世間常態。
帖主也曾指出,玄奘大師的翻譯在某兩處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