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雜阿含282經》與《中部 152經》的校勘〉


1. 《雜阿含282經》:「迦[5]微伽羅牟真隣陀林中」(CBETA, T02, no. 99, p. 78, a22-23),[5]微=徵【宋】【元】【明】。應以「宋、元、明藏」作「迦徵伽羅 Kajaṅgala Mukhelu」為合適。緬甸版經文記載為 Suvelu,從漢譯來看 Mukhelu 較符合。
2. 《雜阿含282經》卷11:「是波羅奢那弟子」(CBETA, T02, no. 99, p. 78, a23-24),依巴利對應經文來看,應是「波羅奢耶 Pārāsariya」,古代抄寫經文,「那、耶」兩字常相混淆。玄奘《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譯作:「波羅設利」(CBETA, T27, no. 1545, p. 729, a29-b1)。
3. 《雜阿含經》卷11:「不可意故,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CBETA, T02, no. 99, p. 78, b11-12)。
印順導師在《會編》上冊,383頁,註4,建議改作:「不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
《雜阿含282經》卷11:「
緣眼、色,生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故,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離、不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捨心住正念正智。」(CBETA, T02, no. 99, p. 78, b9-17)。
因此,導師的建議相當合理。
《會編》的標點為:「
緣眼、色,生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離、不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
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捨心住,正念、正智。」

標點時,將「正念正智」斷開,此為明智之舉,以免讀者誤以為要「厭離正念正智」。

4. 「聖法、律覺見跡(3)」(CBETA, T02, no. 99, p. 79, a9),「覺」應作「學 sekha」,見跡對應「pāṭip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