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佛典校勘 (3):佛教經典提到的十六大國

M 101星系

(M101 星系)

佛教經典提到的十六大國,南北傳略有不同,在此用《增支部 8.43經》所列的16國來校勘其他經文。

《增支部 8.43經》

1. aṅgānaṃ

2. magadhānaṃ

3. kāsīnaṃ

4. kosalānaṃ

5. vajjīnaṃ

6. mallānaṃ

7. cetīnaṃ

8. vaṅgānaṃ

9. kurūnaṃ

10. pañcālānaṃ

11. macchānaṃ

12. sūrasenānaṃ

13. assakānaṃ

14. avantīnaṃ

15. gandhārānaṃ

16. kambojānaṃ

==================

《優陂夷墮舍迦經》卷1:「天下有十六大國,一者名鴦迦(1),二者名摩竭(2),三者名迦夷(3),四者名拘薛羅(4),五者名鳩溜(9),六者名般闍荼(10),七者名阿波耶(13),八者名阿洹提渝(14),九者名脂提渝(7),十者名越祇渝(5),十一者名速摩(Soma?),十二者名速賴吒(12),十三者名越蹉(8 Vaṃsa?),十四者名末羅(6),十五者名渝匿(Yona),十六者名劍善提(16)。」(CBETA, T01, no. 88, p. 912, c23-29)

從「優婆夷 upāsikā」與「迦夷 Kāsi」的譯音,可以推論「優婆夷」初譯時「upāsikā」讀作「upāyikā」,代表不是譯自梵、巴,有可能是「犍陀羅語」的讀音。「迦夷 Kāsi」的譯音也是如此,此處「Kāsi」被讀成「Kāyi」,代表不是譯自梵、巴,有可能是「犍陀羅語」的讀音。

「拘薛羅」應為「拘薩羅」,「薛」近似敦煌遺書的「薩」字,「阝」近似「薛」的左旁;「產」近似「辛」而少一橫。

「阿波耶」的譯音有問題。

「速摩」、「蘇摩」為古國名,其梵、巴字待查。

======================

《中阿含202經》卷55〈3 晡利多品〉:「若有十六大國,謂一者鴦伽(1),二者摩竭陀(2),三者迦尸(3),四者拘薩羅(4),五者拘樓(9),六者般闍羅(10),七者阿攝貝(13),八者阿和檀提(14),九者枝提(7),十者跋耆(5),十一者跋蹉(Vaṃsa),十二跋羅,十三蘇摩(Soma?),十四蘇羅吒(12),十五喻尼(yona),十六劍浮(16)。」(CBETA, T01, no. 26, p. 772, b12-18)

 十二跋羅,不知意指何國,或許是末羅(6) malla。

=============

《長阿含4經》卷5:「鴦伽國(1)、摩竭國(2)、迦尸國(3)、居薩羅國(4)、拔祇國(5)、末羅國(6)、支提國(7)、拔沙國(8)、居樓國(9)、般闍羅國(10)、阿濕波國(13)、阿般提國(14)、婆蹉國(8??)、蘇羅婆國(12)、乾陀羅國(15)、劍浮沙國(16),彼十六大國」(CBETA, T01, no. 1, p. 34, b20-23)

=============

《出曜經》卷22〈25 廣演品〉:「十六國名其號:一為鴦伽(1)。二者默偈陀蓱沙王(2)。三者迦詩(3)。四者拘薩羅波斯王(4)。五者素摩(Soma?)。六者須羅吒(12)。七者惡生王拔蹉(Vaṃsa)。八者拔羅憂填王。九者遏波(13)。十者阿婆檀提憂陀羅延王(14)。十一者鳩留(9)。十二者般遮羅阿拘嵐王(10)。十三者[5]椓難(Yona)。十四者耶般那。十五者劍桴(16)(本闕十六)。此十六大國」(CBETA, T04, no. 212, p. 727, a14-20)
[4]鴦=㼜【宋】【元】【明】。[5]椓=椽【宋】【元】【明】。

感覺上「㼜伽」比「鴦伽」更接近「aṅgā」的音。

 八者拔羅憂填王,拔羅不知意指何國,「優田王、優填王」在跋蹉(Vaṃsa)國,首都為 Kosambi 瞿睒彌,此處有混亂。

十四者耶般那,不知意指何國,或許是「般(闍)那(10)」。

《出曜經》所缺的是「6 末羅 malla 力士國」

以上可見,漢譯均有「蘇摩、速摩(Soma?)」,但是缺「8 vaṅgā」。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24:「十六大國者,謂泱伽國(1)。摩揭陀國(2)。迦尸國(3)。憍薩羅國(4)。佛栗氏國(5)。末羅國(6)。奔噠羅國。蘇噏摩國。頞濕縛迦國(13)。頞飯底國(14)。葉筏那國。劍跋闍國(16)。俱盧國(9)。般遮羅國(10)。筏蹉國(11 Vaṃsa??)。戍洛西那國(12)。」(CBETA, T27, no. 1545, p. 648, b16-2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為玄奘所譯,奇怪的是《大唐西域記》並未提及「奔噠羅國、蘇噏摩國、葉筏那國」三國。

漢譯均不提「gandhārā 犍陀羅國」,彷彿北傳除《長阿含經》之外,以「佛世尚未出現此國」為共識。

==================

《大方等無想經》卷1〈1 大眾健度〉:「有十六大國:鴦伽國(1)、摩伽陀國(2)、迦尸國(3)、拘薩羅國(4)、跋耆國(5)、摩羅國(6)、分陀國、須摩國、阿摩國、阿槃提國(14)、拘留國(9)、半時羅國(10)、跋嗟國(11 ??)、首羅先那國(12)、夜槃那國、劍蒲闍國(16)。」(CBETA, T12, no. 387, p. 1080, a24-27)

《大方等大集經》卷51〈9 諸天王護持品〉:

「有十六大國:謂鴦伽國(1)、摩伽陀國(2)、阿槃多國(14)、支提國(7),此四大國,毘沙門天王與夜叉眾圍遶護持養育。迦尸國(3)、都薩羅國(4)、婆蹉國(11 ??)、摩羅國(6),此四大國,提頭賴吒天王與乾闥婆眾圍遶護持養育。鳩羅婆國(9)、毘時國、般遮羅國(10)、疎那國,此四大國,毘樓勒叉天王與鳩槃茶眾圍遶護持養育。阿濕婆國(13)、蘇摩國、[4]羅蘇吒國(12)、甘滿闍國(16),此四大國,毘樓博叉天王與諸龍眾圍遶護持養育。」(CBETA, T13, no. 397, p. 342, b8-17)。[4]羅蘇=蘇羅【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